编者按: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
环境与资源学院青年教师传承“牢记嘱托、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湘大精神,瞄准生态环境领域前沿,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国家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用奋斗在新征程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聚焦教学科研,促进学院发展。本期“活力环资青春颂”让我们走近文树龙博士。
文树龙,湖南株洲人,工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20年入职det365APP。主要从事电镀废水与低碳自养反硝化脱氮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并参与国家、省、校以及校企合作项目10余项。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lectrochimica Acta、Chemospher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公开与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教学方面,环境类本科专业《工程制图》、《工程经济》、《管道工程》基础课程主讲教师,环境类研究生《仪器分析与应用》必修课程主讲教师,指导《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结合自身科研与工程实践,采取案例教学和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主持湘潭大学本科教改项目1项,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荣获湘潭大学优秀班主任(2021年);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省级项目1项,指导“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1项和省级奖励3项。
科研方面,以低碳、资源化为导向,从事电镀废水高盐或重金属废水处理、低碳自养反硝化脱氮等研究,致力于次氯酸催化材料研制与铁耦合硫循环生物体系构建。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一、次氯酸催化材料制备及催化氧化去除EDTA-Me
EDTA- Me作为重金属-有机络合物的代表性污染物,其来源十分广泛,如电镀含铜废水中便含有大量的EDTA-Cu。这类重金属-有机络合物结构稳定、溶解性高、可生物降解性差,且共存的环境成分十分复杂,致使去除重金属-有机络合物的方法具有挑战性。本项技术利用次氯酸碱性氧化特性,实现电镀废水的“一步试”处理,制备催化性能高、材料稳定、具有磁性的吸附-催化协同催化剂。如α-FeOOH@Ca复合材料,通过吸附与催化氧化协同作用,实现低浓度金属络合物的去除,同时也实现催化剂的重复利用和磁分离。为次氯酸碱性氧化技术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图1 α-FeOOH@Ca催化次氯酸氧化EDTA-Cu机理
二、铁耦合硫循环微生物脱氮机制研究
经过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和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废水经处理后有机物含量低,仍含有一定量的硝态氮,此类废水进入到水体依然可以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国家近些年对市政废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中添加总氮的排放要求。本研究采用铁耦合硫循环生物系统,不仅利用硫酸盐还原菌与脱氮硫杆菌形成硫循环体系,实现有效的脱氮,并利用铁将硫酸盐氧化有机物生产的硫化物锁定在污泥表面和降低硫化物对脱氮硫杆菌的影响。不仅实现降低脱氮过程的碳氮比,同时也提高脱氮硫杆菌的脱氮效率。该研究为硫循环体系应用于废水的深度脱氮反硝化处理提供理论基础。
图2 铁耦合硫循环微生物处理反硝化脱氮机理
文树龙博士电子邮箱:wsl2020@xtu.edu.cn